北京证券交易所(简称北交所)于2021年9月3日注册成立,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第一家公司制证券交易所。2023年1月15日上午,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北京市代市长殷勇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要支持北交所扩大交易规模。
北交所的设立,肩负着促进创新与资本融合、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两会上,多名委员就如何利用好北交所平台,推动其稳健发展这一问题,带来了不少提案。
陶匡淳:加深北交所与港交所合作,加速市场互联互通
根据《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到“十四五”期末,北京将实现基本建成与大国首都地位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体系,成为基础雄厚、功能完备、法制健全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拥有全球化资产配置能力。
截至2022年底,北交所上市公司162家,公司数量同比增长近一倍;全市场股票融资399.28亿元,同比增长超四成;新三板创新层公司数量1700余家,全年新增挂牌公司270家,同比增长近两倍。
1月14日,市政协委员、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主席陶匡淳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一年的努力,北交所、新三板市场结构功能进一步完善,运行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但陶匡淳也指出,相比于沪深交易所,北交所在发展初期依旧存在流动性较低、公司估值偏低、外部对于北交所的认知度有限等问题。
陶匡淳建议,北交所可以考虑进一步加深与工信部、地方政府、金融服务机构的联动与合作,结合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评选工作以及定期的培训辅导和走访,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挖掘高质量“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做好这些企业的前期规范化运营等资本市场培育工作。
此外,鼓励提倡多维度拓展北交所的市场功能,提高流动性。建议积极寻求国际化发展的道路,加深北交所与港交所的合作,一方面加速两地市场的互联互通,以提升市场流动性;另一方面建议针对优质的北交所企业以及存在出海业务发展诉求的“专精特新”企业,与香港联交所沟通探索更为灵活和创新的两地上市或二次上市制度,从而更好地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利用好两地市场发展壮大。
安庭:丰富北交所文化类上市企业,文化创新不亚于科技创新
“目前北交所对‘专精特新’企业的释义,有待在文化类企业领域进一步拓展。”市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希肯文化董事长安庭认为,文化创新不亚于科技创新。对于众多文化类企业而言,其‘业态之专、技术之精、发展之特、创意之新’亦应纳入北交所对‘专精特新’类型企业的定义范畴。”
实际上,以政协委员的身份,这不是安庭第一次提出该建议。在他看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与经验均证实,文化产业不是一个孤立的产业,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科技,都因文化产业的原生性与渗透力而覆盖并影响着全产业链条,其“专精特新”属性已非常明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繁荣发展首都文化,深入实施“文化+”融合发展战略。
安庭告诉记者,要结合北京全国文化中心的定位,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促进作用,抓住设立北交所的历史机遇,在上市企业标准方面增加中小文化企业类别,与上交所、深交所形成区位优势,与创业板、科创板体现特色差异。
安庭建议,要发挥新三板挂牌文化类企业的引导作用,明确转板北交所的上市标准。针对文化类企业,证监会、北交所和股转系统应该给予足够重视,尤其需要给予优秀的文化类企业进一步的资本市场上升空间。
他认为,北交所是资本市场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的新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丰富文化类上市企业是北交所进一步完善发展的方向,具有深远的意义。
吴丽光:鼓励北京市优秀企业在北交所上市,孵化出龙头企业
市政协委员、西城区政协常委吴丽光认为,决定资本市场活跃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要有足够的优秀企业。北交所是中小优秀企业利用金融工具融资成长的重要渠道,所以,北交所一定要吸引大量的优秀企业并能够把优秀企业留在北京。
“我建议,鼓励扶持我市优秀的企业和北京市、区重点支持的企业争取到北交所上市,提高北交所上市企业的质量,改善北交所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吴丽光说,以此孵化出北交所自己的头部企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
吴丽光也注意到,很多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懂资本市场的专业机构进行持续服务和纵深服务,但中小企业找到和辨识出好的专业机构却很难。
据她介绍,目前,无论是申报新三板还是申报北交所,专业机构审核都非常严格,“这些需要专业机构为企业做好合规整改,给出最合理化的建议。”
在吴丽光看来,北交所为中小企业开展金融服务,政府也应加强鼓励、补贴等支持政策。在引入专业服务平台后,相关企业应和政府相关部门定期沟通,有专人负责对接,形成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交流信息。
(完)
如果您还希望阅读更多深度内容,也可以关注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官方公众号。从这里,一起走进北交所。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