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贝果财经
9月2日晚,国家重磅宣布,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1小时后,证监会公开表示,将进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以现有的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组建北交所,进一步提升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2小时后,全国股转公司表态,将高质量建设北交所。
9月3日,证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北交所的定位、功能等进行说明,并就北交所有关基础制度安排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9月3日下午,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指出:“要积极协助证监会,坚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市场定位,推进新三板改革平稳落地实施。”
同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
9月5日,北交所首批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稿出炉。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这样的政策彻底点燃了市场热情。北交所提出之前,新三板市场有着自身的基本面、资金和预期。北交所出现之后,一切都不同了。那么,究竟是哪里不同了?
是预期完全变了!除此之外,新三板市场的基本面和资金都没什么变化,但是北交所使得挂牌企业和投资人的预期一下子高涨了起来。整个市场仿佛被注入一针强心剂,参与者信心陡然增强,极大地提振了新三板的士气。
北交所的设立和雄安新区的提出都是对北方经济较有利的政策扶植安排,如果说雄安新区的提出是从地域视角打造环渤海经济地区的铁三角,那么设立北交所则是将视角转移到金融层面,从更底层逻辑出发解决南北发展不均衡问题。
首先,中国北方确实需要一个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所相当于经济领域的基础设施,这项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是挖掘、培养顶级公司的必要条件。北交所的设立,则是应对南北不平衡的关键“落子”,相信伴随北交所设立,北方经济也将再一次焕发生机。
其次,首都北京需要一个证券交易所,首都的战略定位是4个“中心”,即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而4个“中心”唯独疏漏了金融相关的规划,但金融又如此重要,北京作为重要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总部机构林立,资源优势明显,需要不断突破城市定位格局,才不至于弱化首都金融管理功能,制约首都金融业发展。北京新三板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始终缺少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无法与上海交易所、深圳交易所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交所恰好打破了三家交易所之间竞争的不均衡,在短期内,领导人宣布北交所设立令新三板在地位和实力上都得到了提振,市场也重拾了信心。
厚积薄发 破茧成蝶
提到北交所,就不能不提新三板。从新三板到北交所,有经受了“长期考验”的意味。长期关注新三板的朋友肯定了解,新三板在成长过程中,有高光时刻,也有至暗时刻。最高光的时候,新三板的交易热度甚至一度令大A股羡慕不已,挂牌企业数量也达到了万家的规模;最至暗的时候,挂牌企业和投资人只能默默等待,经历信心不断被动摇的煎熬。
当然,无论是高峰还是低谷,新三板从未放弃努力。挂牌过万家后,开始分层制度。分层制度充分体现了新三板的“准注册制”基因,只不过该制度收效并不大,时机上很不巧地又撞上了科创板推出。
科创板推出后,一方面将资源导入了硬科技领域,另一方面对注册制改革产生了更为积极广泛的影响,伴随注册制的春风,新三板也启动了新一轮深化改革,就是增设精选层,对精选层企业实行公开发行和连续竞价交易,这是质的突破。精选层无论是发行上市、信息披露、投资者门槛,还是交易制度上都拥有一套完整的体系。精选层努力培育扶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全局上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创业,在改革的推进中呈现出错位竞争、协调发展、发挥着共建多层级资本市场良性生态圈的重要积极作用。
遗憾的是,精选层刚推出后,市场表现远不及预期,股票上市首日处于破发状态也成了常态。这里面既有基本面因素,也有投资者赚钱效应不足的因素,当然也有信息披露,定价发行、市场流动性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投资者的热情和积极性。另外,精选层转板制度的推出,使得投资人只关注转板收益,长期持有的意愿不足,偏中长期投资者数量不足。此外,还有老生常谈的门槛问题,以上种种因素都使得精选层的建设尚未达到理想状态。
好在北交所来了,新三板精选层完成了光荣的历史使命。其实可以这么理解,新三板是科创板的雏形,而科创板注册制又帮助北交所完成了初步探索,为北交所发展提供了有效模板。新三板北交所与上交所科创板是一种互相借鉴的关系,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合力,推动注册制改革的加速。下一步,应该就是北交所上市企业数量提升之后门槛的适度下调,只有投资者数量上来了,北交所的根基才更牢固。
投资、创业正当时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者,目前投资北交所机会正当时。
深交所、上交所这几年最大的问题就是让优秀公司流失海外,而北交所可能会解决这个问题。何以见得?北京是创业公司科研院所的聚集地,不符合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要求的企业,需要一个类似纳斯达克的存在。举个例子,当年美国做芯片的企业,规模小,按照上市标准根本无法在纽交所上市,只能场外市场融资,这种巨大的需求一度成就了纳斯达克市场。纳斯达克最大的特点就是上市比较容易,而新三板和北交所其实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最像中国版的纳斯达克。
北交所的推出,功能定位上就是倾斜中小企业,政策的方方面面都会使得中小企业扶植力度进一步加大,目前来看,资本市场三足鼎立的态势让中国更像是个创业者天堂。虽然北交所还不能吸引独角兽企业,实力上与沪深交易所还相距甚远,但证券市场存在竞争才会加快各自发展,交易所的竞争与发展最有利的自然还是企业家群体。
上海具有国际金融基因,适合搞科创板;深圳有创业基因,适合搞创业板;而北京有大量PE、VC,更适合搞机构市场,这都是先天优势决定的。交易所错位和平衡是大势所趋,毕竟全中国一盘棋,地区间的竞争和合作才可以保证全社会最大福祉,促进经济朝着更高效方向发展。
那么接下来,无论行情是否暴涨,市场参与者们还是应该着重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机构投资人寻找标的之前不妨与一些券商的新三板部门开展合作,券商的新三板部门是新三板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新三板在“准注册制”之下运行多年,一些券商的新三板部门对于企业的理解比券商投行部还要深刻,投资人与券商新三板做市部门一道开展投资研究其实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二,未来北交所肯定会吸引大型公募或私募基金入场,大资金的涌入自然会催生大市值的企业。下一步专业投资人需要更深入研究企业,未来中国的独角兽会发生形态上的变化,依靠人口红利催生的市值神话终将幻灭,而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企业终将焕发生机。
第三,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面对北交所还是要淡定,不要因为目前的利好,就盲目跟风投资,要把投机炒作的心态彻底打消。新三板和北交所的基因决定了机构市场的底色,北交所也好,新三板也罢,目前根本不是一个散户市场,还是应该淡定地看待这一切利好。
总之,对于新三板和科创板的近距离观察,以及基于首都新使命的理解,才是理解北交所的三把钥匙。相信北交所将来一定会告别老范式,寻找到自己的新路径。
本文作者:布娜新(中国证券市场研究学者、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理事)
如果您还希望阅读更多深度内容,也可以关注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官方公众号。从这里,一起走进北交所。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