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今年经济领域的高频热词。今年以来,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广泛、深入、持续、系统地开展了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代表的创新型高成长企业调研,并在中信银行广州分行支持下,将研究发现的内容成果归纳形成了《粤港澳大湾区专精特新企业年度调研报告》(下称《报告》)。12月3日,该报告在2021南方财经国际论坛专题论坛之一的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发展论坛上正式发布。
《报告》从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基本情况入手,重点梳理了粤港澳大湾区专精特新企业区域分布、行业分布及企业上市情况,辅以具体的区域样本和行业样本,勾勒出大湾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群像,进行深入探讨。
专精特新20强城市榜单:上海位居榜首,宁波领跑地级市
截至目前,工信部已先后公示了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共4762家,遍及31个省市区。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看,超五成研发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超六成属于工业基础领域,超七成深耕行业10年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能力强劲、发展韧性足。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排名前三的省份依次是浙江、广东和山东,分别拥有470家、429家、362家,三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合计约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
根据公开信息,《报告》进一步梳理出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排名前20强的城市榜单,上海以2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位居全国各大城市榜首,北京以257家次之,仅有两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超过200家,构成了第一阵营;宁波以182家企业位居第三,超过深圳的入选企业数量(169家),成为一匹“黑马”,位列地级市首位;仅有北京、上海、宁波、深圳、天津、重庆、成都7城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百家。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城市20强榜单
《报告》认为,各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与经济实力形成较强的正相关性,但也有个别城市例外,例如宁波“盛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主要原因,与该市民营经济活跃且注重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密切相关。
近年,宁波不断加强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引导,并以此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此前在工信部的“制造业单项冠军”遴选中,宁波也以45家企业入选的成绩位列全国之首,并且已连续3年保持全国第一,充分展现了制造业创新发展的竞争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20强城市榜单中,那些制造业基础雄厚、中小企业发展活跃的城市,排名都比较靠前。例如,厦门、东莞虽然GDP未达万亿但仍跻身前10,大连、温州跻身前20名,这些城市都形成了较为良好的中小企业培育发展态势。
大湾区专精特新企业图谱:深圳领跑,东莞位居第二
得益于产业基础、商业网络和营商环境等多重优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数量最多、发展质量最高的重点区域之一,充分展现了创新活力和发展潜能,成为我国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缩影。
目前,广东共产生42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量位居全国各省份第二名,仅次于浙江(470)。广东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集中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九市共拥有40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从粤港澳大湾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来看,深圳共有169家企业,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四,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超过100家的城市;东莞拥有79家企业、排名第二;广州拥有68家、排名第三;佛山拥有35家、排名第四;惠州拥有26家、排名第五;珠海拥有11家、排名第六;中山拥有8家,排名第七;江门和肇庆均拥有6家。
大湾区各城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图谱
这也显示,粤港澳大湾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均衡现象,与各市经济发展差异在一定程度上相一致,但从内外部比较来看,无论广州、佛山,还是珠海、惠州,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报告》认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育发展,与地方产业基础、营商环境、政策助力密不可分。深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之所以能够实现领跑,一方面得益于产业根基深厚,孕育出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后备力量,一方面又与当地企业重视科技研发投入关系密切。目前,大湾区各地均搭建起了中小企业成长培育生态,包括政策扶持、梯队培育、公共服务、上市辅导以及企业人才培训在内的一整套完备的培育发展体系。
从广东全省来看,潜力亦十分可期。截至2020年,广东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超过5.3万家,继续领跑全国,形成了强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后备军团。截至2021年8月,广东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效发明专利达7000多件,稳居全国第一。
《报告》表示,从专精特新企业行业分布来看,大湾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活跃在广东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发挥重要支撑和促进发展作用:一是破解细分领域“卡脖子”难题;二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三是催化创新生态和产业集群;四是普遍具有较高专业程度、创新能力、科技含量和质量效益,不少企业专注细分领域10年以上,主导产品在国内外占有率领先。
专精特新资本版图:广东已有40家“小巨人”上市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目前已有318家在A股上市,主要以科创板和创业板的中小市值高端制造公司为主。318家A股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中,134家在创业板上市,94家在科创板上市,“双创”占比71.7%。
318家“小巨人”A股公司分布在27个省区市。其中,江苏有60家上市公司上榜位列第一,其次是广东(40家),上海、浙江、北京的上榜公司也均超20家,上述5个经济发达的省份共有177家公司入选,占全国比重过半,达56%。
《报告》发现,从行业分布看,机械设备企业(主要为中高端装备制造)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主力军,占比26%。化工(主要为新材料)、医药生物(主要为创新药、原料药和医疗器械)、电子(主要为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占比也均超过10%。可以看出,“小巨人”上市公司集中于中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中高端制造领域,是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
《报告》指出,广东42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已有14家在科创板上市、19家在创业板上市、7家在沪深主板上市。其中,40家上市公司中有37家集中在制造业,另外3家则属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0家上市公司中25家成立年份为2000―2006年,上市时间则集中在2015―2020年之间。
从城市来看,截至今年7月,深圳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有22家已经上市,总数在广东省排名第一。深圳上市公司多,是深圳优良营商环境的成果体现。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则仍需在推动资本市场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上再下功夫。广东也明确提出,力争未来五年推动3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登陆沪深交易所主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等。
(完)
如果您还希望阅读更多深度内容,也可以关注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官方公众号。从这里,一起走进北交所。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