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核心观点
1、设立北交所是先存量市场改革,后增量改革的逻辑;
2、北交所将与上交所、深交所将形成行业与企业发展阶段上的差异互补,以及良性竞争;
3、北交所将重点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4、北交所对于资本市场而言:短期利好,长期分化;
5、设立北交所将扩大市场直接融资比重,促进科技创新,激活实体经济发展。
文|张奥平
9月2日晚,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视频致辞时指出,将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为何设立北交所: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
首先,北交所是由新三板市场深化改革而来,是先存量市场改革,后增量改革的逻辑。存量市场改革的重点在于解决存量市场发展中长期存在的关键问题。
自2013年新三板市场正式运营至今,长期存在以下两大核心问题:第一,在资金端,市场整体流动性较差,使得挂牌企业定价难、融资难;第二,在资产端,挂牌企业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企业整体“鱼龙混杂”。
其次,北交所将与上交所、深交所形成行业与企业发展阶段上的差异互补,以及良性竞争。目前,上交所与深交所分别有科创版与创业板作为差异化板块。科创板的行业定位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简单来讲就是硬科技型企业;而创业板行业定位于创新、创造、创意,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
而北交所行业定位将重点放在了创新型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极其重要的微观主体,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盘,而创新型中小企业更是重中之重。
那么何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正是在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所提出的要发展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体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
北交所将如何设立:分步实施、循序渐进
证监会表示,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主要思路是,严格遵循《证券法》,按照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的原则,总体平移精选层各项基础制度,坚持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由创新层公司产生,维持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与北京证券交易所“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同步试点证券发行注册制。
通过证监会的表述来看,设立北交所的方式已十分明确,即在遵循《证券法》的大前提下,将精选层企业平移,并给予创新层企业通过注册制的方式实现北交所上市的机会。此外,整体市场依旧按照新三板市场发展逻辑,新三板企业可由基础层、创新层、北交所“层层递进”的方式实现北交所上市。
此外,此前新三板转板制度已落地。后续符合北交所行业定位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可以直接通过注册制的方式在北交所上市,而不符合北交所行业定位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可通过转板的方式实现在其他交易所相关板块上市。
设立北交所对市场的影响
1、对宏观经济而言:利好。设立北交所将扩大市场直接融资比重,促进科技创新,激活实体经济发展。北交所相较于其他交易所板块,上市条件将更为“宽松”,有助于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的困局。
2、对于资本市场而言:短期利好,长期分化。资本市场每一次重大改革的前期,都会对市场产生利好,背后主要是受到市场短期情绪的影响。而当市场情绪消化之后,长期会回到理性发展的脉络之上。目前,实施注册制改革之后的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发展的逻辑是上市企业资本价值分化。而实施注册制的北交所的发展逻辑也会纳入整体资本市场长期发展的分化逻辑之中。
3、对创新型中小企业而言:利好。未来创新型中小企业将拥有更多的实现资本化直接融资发展的机会,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核心问题。
4、对投资者而言:利好。机构投资者或个人投资者将拥有更多参与投资分享“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成长发展的红利机会。
5、对中介机构而言:利好。在北交所设立之前,因新三板市场整体缺乏流动性等原因,大量挂牌企业选择摘牌,针对于新三板市场进行服务的中介机构则长期面临生存难题。而在此次北交所设立之后,服务于此前新三板市场的中介机构将迎来“风口”。而在“风口”中的中介机构,更应归位尽责。
(完)
如果您还希望阅读更多深度内容,也可以关注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官方公众号。从这里,一起走进北交所。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