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专精特新”推动北京产业转型升级“高精尖”

272
新京报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正是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日,一则“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对接需求的通知引发业界关注。这则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的通知,其征集内容就是各“专精特新”企业在技术研发、创新资源共享、人才共享共用等多个领域与大企业的对接需求。

不久前,《北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印发,在出台的稳经济45条政策措施中,有三条措施明确提出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项目给予不超过合同额20%的奖励;支持‘专精特新’等高技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这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出台,对受到疫情影响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场纾困解困“及时雨”,解决了一批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业当前最关心、最迫切的现实困难。

精心呵护,真金白银解渴融资难

自2018年至今工信部已评选公布的三批476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北京共有257家入选,数量位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成为北京“十四五”时期落实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

北京“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一系列政策的大力支持。过去五年,“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一内容频繁出现在北京的一系列重要文件和会议中。

而在资金支持方面,北京将“专精特新”企业纳入信贷绿色通道,联合六家金融机构推出“专精特新贷”,截至2022年3月底,一年期以下产品累计放款1336笔,金额50亿元,平均利率低至3.6%。

北京还对相关企业在项目设备购置、房租、研发投入等分档予以支持,更为支持中小企业研究成果转化,提供第一年最高200万元,第二至三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资金支持。

这些真金白银,为北京“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良好发展环境。

科学布局,梯度发展成集聚高地

除了25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北京已培育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126家,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41家,单项冠军38家,隐形冠军20家,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在分布区域上,目前,北京基本实现了区区“专精特新”。以海淀区为例,在这块面积431平方公里的区域上,有11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经成为北京乃至全国“专精特新”企业集聚高地。在行业分布上,据相关报道,在现有的“专精特新”企业中,近六成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高精尖”产业领域,超七成属于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领域。

按照北京的规划,到“十四五”末,北京将力争实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0家、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00家。

关键变量,助力产业转型“高精尖”

北京在人才积累和科技创新实力方面的优势,为“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壮大,厚植“沃土” 打造“高地”。而“专精特新”企业也越来越成为北京产业发展的“关键变量”,并助推北京成为我国科技创新重镇。

北京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背后,蕴含着更深层次的产业转型逻辑,那就是通过“专精特新”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帮助制造企业提质增效、创新发展,实现产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此次北京出台的稳经济45条政策措施中,也明确提出要开展“高精尖”产业强链补链行动。在补链强链需求迫切、全球产业链体系趋于重构的背景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也成了北京产业向“高精尖”方向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而这也正是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完)

如果您还希望阅读更多深度内容,也可以关注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官方公众号。从这里,一起走进北交所。

版权声明:直通北交所平台上除来源为“原创”的文章外,其余文章均来自所标注的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方所有,且已获得相关授权,本平台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平台中有涉嫌侵权的内容,可联系客服进行举报,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0

发表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评论区

快来抢沙发~~
  • 北证50
  • 科创板指
  • 创业板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