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河南“专精特新”简史

508
大河财立方

2011年,时任国家工信部总工程师的朱宏任首次对“专精特新”作出表述,即专业、精细管理、特色和创新。

由此,“专精特新”正式出现在大众视野。此后,“专精特新”的内涵不断丰富。社会各界对“专精特新”的认知也在不断提升。

2019年8月,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十年树木。中国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已近5000家。河南也有207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单,涵盖了制造业中各个关键细分领域。其中,部分河南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创业至今已近三十年。

为全面展示河南“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成果,展现河南“专精特新”企业创业者三十年的初心和坚守。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联合河南省工信厅,选取各个年代、不同行业的“专精特新”企业,听他们的创始人,讲述他们是如何实现从0到1,从有到优的心路历程。

01 1990~2000:希望在发芽

1992年,意义非凡。

这一年,邓小平南巡,为中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很多紧盯政策动向的人从中嗅出了巨大的商机,一大批体制内精英,纷纷开始下海。

如今已是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大方)董事长的张志华,就是其中的一员。

1979年,河北人张志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工程机械专业。1983年,作为学校优秀毕业生的张志华,选择成为原水电部郑州机械研究所的一名技术人员。

在机械研究所的十年,张志华的技术日渐精进,生活安逸。然而,体制内“一眼能望到头”的日子,却又让他烦闷。尤其是,他的一些想法无法得以实施。

1993年,东方风来满眼春,张志华终于按捺不住心中“下海”的冲动,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辞职。

“当时我就给我爱人说,你嫁给了我,就要相信我。如果出去混不成,就算去火车站拉架子车、蹬三轮,我也要做成中国第一。”张志华说。

创业初期,张志华饱尝了扔掉“铁饭碗”的艰辛。初始,没有像样的办公室,更没有现代化的厂房,大部分都是露天作业,条件异常简陋;更为严峻的是,当时没有核心技术,缺乏拳头产品,资金和人才都十分匮乏,始终找不到突破的方向,事业发展得异常艰难,远没有想象的顺利。

和张志华体制内下海不同,在距离郑州几十公里外的巩义,河南天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原巩义市天祥耐材有限公司)创始人常春丽早已靠山吃山,做起了“白煤”的生意。

“我们说的‘白煤’,其实是一种炭材料,主要供给当时的武汉钢铁厂。”常春丽说。

据常春丽介绍,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白煤”的生意一直还不错,但最难的是要账。

“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1997年前后,因为一批产品沟通出了问题,我抱着孩子去武汉要账,一去就是个把月,最终打动对方,才要到货款。”而这次经历,也促使常春丽投身另一个行业——耐火材料。

作为中国乡镇企业的发源地,在改革开放之前,巩义民营经济的发展已令全国瞩目。随着改革开放,巩义当地丰富的铝矾土资源,为当地耐火材料企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1998年,常春丽押上全部身家20多万元,建起土窑,进军耐火材料行业。不过,事与愿违,尽管投入巨大,但在开始的几年,其收入却并未实现快速增长。

就在常春丽在“白煤”里寻找财富之时,距离巩义一步之遥的洛阳偃师,卖过冰棍、卖过五香粉的河南通达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达股份)创始人史万福、马红菊夫妇决定和技术能手曲洪普一起创业,进入电缆行业。

于是,在史万福和马红菊家的小作坊里,通达股份正式起步。

“当时我们三个的分工很明确:老史负责销售,曲总负责技术,我负责财务及后勤。”马红菊说。

说是负责财务和后勤,实际上马红菊则是身兼数职于一身。

“每天早上5点起床,给工人们蒸一锅馍,再做饭炒菜,收拾完再去公司里干活。回家还要为孩子们洗衣服,基本上夜里12点前没有睡过觉。白天在工厂里噪声大,基本上全得靠喊,再加上劳累,嗓子一哑一个月,太正常了。”马红菊说。

产品技术过硬、销售市场精准的通达股份很快打开销路,通达电缆的小作坊也正式走进历史。受益于90年代初期整个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村电网改造的契机,找准方向并且回款顺畅的通达股份很快做大。

产品技术过硬、销售市场精准的通达股份很快打开销路,通达电缆的小作坊也正式走进历史。受益于90年代初期整个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村电网改造的契机,找准方向并且回款顺畅的通达股份很快做大。

同样在1992年,此前十年已经在商海“屡战屡败”的新乡长垣人、驼人集团创始人王国胜,刚刚摸到了未来的方向。

在这之前的十年,对于王国胜来说,人生尤其艰难。

1982年,身高1.55米,体重不到40公斤的王国胜,尽管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但最终未能如愿。

此后,王国胜子承父业,开起兽医门诊,但几年下来,生意惨淡;之后,王国胜又走街串巷给人看病,后借钱买过偏瘫治疗仪,但效果不好。

看到王国胜做啥啥不行,其父一怒之下给王国胜买回6只猪崽,希望他能安生地在家赚钱养活自己。但王国胜偏偏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不久,他随着哥哥离开家乡,开始推销劳保用品。很多客户被他的勤奋和坦诚打动,与他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王国胜先后推销过拖把、扫帚、刷子等卫生用品,后来他又把业务范围扩大到医院、防疫站的医疗器械用品上,而这也让他对国内的医疗器械市场有所了解,看到了这一行广阔的发展前景。

1992年秋天,属于王国胜的春天终于到来。当时,在得知医院领域一种气管导管行情紧俏之后,王国胜萌发了自己研制的念头。于是,王国胜遍寻高手,在历尽重重困难之后,王国胜终于研制出第一根用土办法生产的气管导管。

1993年,王国胜挨家挨户向乡亲们借了2万元资金,办起了长垣县华新医疗器材厂。然而,办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两年来他向亲戚、朋友累计借了14.5万元,但钱很快花光了。

万般无奈之下,王国胜和妻子跑到东北找钱,但最终一无所获,面对僵局,夫妻俩抱头痛哭。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过了几天,一笔1300多元的货款突然到账,王国胜迅速购买了5袋原料,厂里沉寂多时的机器又开始运转起来,慢慢地渡过了难关。

事实上,不管是“下海”的张志华,还是创业的常春丽、马红菊、王国胜,他们都只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个缩影。

1992年,当市场经济的概念确立之后,中国经济领域的改革,终于确定了未来前行的航标。

放眼全国,柳传志、陈东升等一批企业家开始走上前台。同这些咖位很足的商业大佬比,后来的河南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的掌舵人们,可能出身草根,但不可否认,正是他们在困顿中充满期望的一次次尝试,最终为河南这块土地种下了“专精特新”的希望。

02 2001~2010:梦想在开花

1999年1月,歌手朴树正式发行首张个人专辑《我去2000》,在一片金黄色麦穗的背景下,朴树用略带慵懒的嗓音唱出了“新世纪来得像梦一样,让我暖洋洋”……

在经历千禧年的躁动之后,新世纪的大门对中国轰然打开。

2001年7月13日22时,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终于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揭晓。当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说出“BEIJING”一词时,数千里外的华夏大地,一片欢腾。

两个多月后的10月7日,随着于根伟的一脚劲射,中国男足以1:0战胜阿曼,历史性地冲进世界杯决赛圈。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办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与会国家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

申奥成功、男足世界杯出线、加入WTO,在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年头,世界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向中国张开怀抱,因此有人将2001年定为“中国年”。

在河南,已经创业7年多的张志华,终于在世纪之交找到了企业未来的方向。

当时,国家正进行大规模高速公路建设,急需100吨桥梁架设设备。他了解得知“国内既无标准,也无产品”,这正是实现技术突破的难得历史机遇。于是,他带领技术攻关小组开始研究设计方案,熬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为了随时能去工地了解进展情况,他随身的挎包里经常备着几件换洗衣物,说走就走;经常深入车间一线,推敲、设计工艺细节直至深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一年半时间,张志华硬是把常人认为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100吨级公路架桥机,在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江阴长江大桥建设中得到应用。这一场漂亮仗使新大方站稳了脚跟,引起了国内特种施工装备界的高度关注。

这之后尝到创新甜头的张志华和他带领的新大方再接再厉,把研制特种重大施工技术和装备”作为企业发展方向,带领公司走上了一条以“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的科技强企发展之路。新大方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863计划、火炬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20余项重大科研项目;主持并参与制定了10余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填补了20余项国内空白;荣获了10余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获得了200余项国家专利,有力推动了我国大型特种施工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同样在2001年,已经将公司注册成为巩义市天祥耐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祥耐材)的常春丽,终于在这一年春天,凭借过硬的产品,拿下中原油田大单。

“站在竞标现场的大屏幕前,我嚎啕大哭,感觉苦日子终于要熬出头了。”常春丽回忆道。

此后,天祥耐材的发展走上快车道。2009年,天祥耐材自主研发的低密高强度陶粒支撑剂成功出口到北美市场,开了国内同类产品走向世界的先河。据了解,天祥耐材发展至今已累计荣获1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三项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

2011年,天祥耐材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开山造地400余亩,建设起年产50万吨陶粒砂的生产项目,项目被列入河南省重点工程。

2015年,天祥耐材顺利通过国际石油行业权威机构美国石油协会颁发的API认证以及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大大提升了公司的管理水平及能力。

如今,天祥耐材已更名为河南天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并成为国内陶粒行业头部企业。

“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努力,争取早日登陆资本市场。”常春丽表示。

同样在21世纪初,早已走过创业初期蹉跎岁月的王国胜,注册了“驼人”商标。并在1999年,“驼人”第一个投资百万元的生产基地落户长垣县满村工业园区。2002年,占地130亩的第二个生产基地在长垣县建成,麻醉耗材生产规模成为国内佼佼者。2005年,王国胜又组建了产、学、研一体化的现代企业集团——驼人集团。

也在2001年,28岁的河南同心传动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陈红凯正式从许昌汽车传动轴总厂辞职。

据了解,许昌汽车传动轴总厂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是当年国家传动轴定点生产单位,从许昌汽车传动轴总厂辞职之前,陈红凯从一线员工做起,后成为公司一名销售人员。

由于精通技术又熟悉销售,陈红凯将新公司定位为贸易+机加工。

“当时创业的切口非常小,就是传动轴上面的一些稀缺部件”,也正是依靠着对稀缺件的钻研,再加上技术娴熟、常年跑市场,所以陈红凯的市场嗅觉非常敏锐。在注意到传动轴当中的“端面齿”法兰即将成为主流之后,2004年,陈红凯东拼西凑100万元,从国内某机床厂订制了国内第一台“立式端面齿拉床”。

2006年,随着国家相关文件正式出台,汽车传动轴正式全面接轨欧洲标准,“端面齿”法兰一货难求。也由此,陈红凯正式赚取创业以来最大的一桶金。

“由于设备是国内第一台,所以遇到很多问题,都是我们自己解决。包括之前生产的传动轴稀缺零部件,也是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可以说,研发创新是同心传动能够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陈红凯说。

随着陈红凯及其带领的河南同心传动股份有限公司不断发展,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开市,同心传动也成为河南首批北交所上市公司。

2003年,当许昌的陈红凯还在全国各地跑销售的时候,平顶山土生土长的、铁福来装备制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赵玉凤,才刚找到了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方向。

在这之前,1997年,赵玉凤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平煤集团液压件厂,投入创业大潮。创业之初,赵玉凤做过裁缝,开过早餐店,“啥挣钱做啥”。

而创业的艰辛也曾让赵玉凤萌生重回国企的想法,但老厂长一个小时的鼓励,又重新点燃了她创业的热情。

当时,经历多年低迷的煤炭行业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正式进入黄金十年,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赵玉凤最终将创业的方向定在了煤炭机械差异化配件上。

“之所以选择差异化配件,是因为煤矿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设备24小时不停运转,一旦零部件出现问题,就会对生产任务造成很大影响。了解到这一需求之后,我就组织了下岗员工,找到老技术工友,从许昌买来二手机床,风风火火地做了起来。”赵玉凤说。

由于做事认真、技术过硬、产品对路,铁福来的产品很快打开市场,也与下游客户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

此后,在得知煤矿正为解决综采工作面瓦斯治理问题而困扰时,赵玉凤作出战略调整,将创新的方向锚定瓦斯治理领域。

随后,依靠铁福来与平煤集团多年来建立的合作关系,公司与平煤签订合作创新协议:由平煤提要求,铁福来自掏腰包负责创新研发。2008年,铁福来自主研发的“ZDY120S煤矿用液压钻机”正式面市。并取得煤安证与专利证书。

据赵玉凤介绍,该设备结合施工现场,打钻工效高、矿工劳动强度显著降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移动快捷,井下试验取得了矿工一致好评,并因此荣获国家创新基金,被国家安监总局列为安全生产“千项”新型实用产品推广项目。

产品的创新,公司销售额的大幅度上升,开始有客户主动找上门来。这一系列转变让赵玉凤感受到,创新带给她的不仅仅是财富,更多的是尊严。

在尝到创新为企业带来的好处之后,铁福来愈发重视研发。截至目前,铁福来已拥有专利193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2009年,我们的产品第一次走出河南,来到山西和德国产品同台竞技,测试完成之后,对方说铁福来的产品,不仅解决了瓦斯问题,在瓦斯治理方面治得快、治得好,花钱少。”提起这段经历,赵玉凤不无自豪。

在赵玉凤感受着“创新为民营企业赢得尊严”之时,通达股份也迎来了高光时刻。2011年通达股份登陆深交所,成为洛阳首家民营上市公司。

总的来说,无论是铁福来、通达股份、同心传动,还是驼人集团、新大方,在21世纪的前十年,这些代表河南硬核实力的企业纷纷选择了走“专”的路线,在某一个细分领域,不断深挖,最终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对此,河南省政府参事、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原厅长李涛在接受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个体工商户、乡镇企业在成立之初,因为“小”,所以不得不在“专”字上下功夫,是不得已的专。

李涛表示,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改革的观念深入人心,以个体工商户、乡镇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原大地涌现出来。然而,这些民营资本因没有形成大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的实力,所以纷纷选择了在“专”字上做文章。

“可以说,民营企业一开始是不得不做‘专’,只有做专,才能形成自己的独门绝技,才能在一个领域有一席之地。不过与成立之初相比,当下‘专精特新’企业当中的‘专’,是真正意义上的‘专’,是充满强大生命力的‘专’。”李涛说。

03 2010~2015:在腾挪中蜕变

2010年虎年除夕,尚在宇通客车担任电气总工的郑州森鹏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社森仍像往年一样,晚上9点之后才从公司回到家里。而同样在金龙客车担任销售经理的弟弟董强森,却在农历腊月二十四就回到了家。

一家人吃团圆饭时,董强森对哥哥说出了酝酿已久的想法:“工作忙碌说明公司蒸蒸日上,也意味着行业欣欣向荣,凭借你在客车电控领域的经验,加上我在客车营销领域的积累,我们合伙创业吧。”

2010年,中国客车产业正处于发展的高峰期,新能源汽车行业大幕也正徐徐拉开,前景可谓一片光明。因此,弟弟的想法引起了哥哥的强烈共鸣。

但由于制造业是一个先研发后量产的行业。就客车电控系统而言,从研发到产品投向市场需要3年左右时间。2011年,董社森辞职成立公司,与他的高中同学一起,开始了客车电控系统、数智系统的研发。2013年,弟弟董强森辞职后加入公司。

回想起创业之初的那段时光,董强森仍然记忆犹新。由于大企业对产品、对合作伙伴要求非常高,他们只能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从经济稍落后省份的小订单开始做起。

2014年公司产品上市当年,企业就获得1000多万元的营业收入。之后,每年的营收与净利润都快速增长。

“马斯克、乔布斯之所以引领行业发展,创造伟大企业,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创新。”董强森说,创新无止境,公司也把创新当作第一发展驱动力。近三年,公司申请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发明专利百余项,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10%以上。

如今,森鹏电子产品涉及软件、硬件、物联网等领域,宇通客车、中通客车、中国中车、金龙客车等国内知名客车企业均与森鹏电子有合作。

近几年,面对飞机、高铁、私家车等交通工具的多元化发展,客车市场增长出现滑坡。森鹏电子及时调整策略,将目光瞄准卡车、工程机械等商用车领域的电控系统、数智系统的研发。得益于之前的行业积累,2021年森鹏电子已经售出900多套商用车电控系统,预计2022年将迎来业务爆发。

“创业者经营一家企业,如果做不到行业头部,实际上是有很大的风险。一个行业,头部企业可能占去大部分市场和利润。这也鼓励森鹏电子要不断开拓创新,向头部企业迈进。”董强森说。

如今,森鹏电子业务范围涵盖客车、卡车、环卫车、工程机械、搅拌车以及物联网大数据平台等领域,是国内首家研发具备CAN总线技术的智能防火配电系统、国内率先突破6路CAN总线核心技术、国内首家推出全芯片数字配电技术、国内唯一大批量装车全液晶仪表、国内率先将电子后视镜技术大规模推广等多个“头衔”于一身的企业。

目前,森鹏电子正在筹备新三板挂牌,计划年底挂牌,未来计划登陆北交所。

2013年,在董社森、董强森等人创办企业没多久,豫北大地鹤壁市也迎来了由朱明甫等9位博士创办的企业鹤壁国立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立光电)。

朱明甫,鹤壁市人,2013年完成美国加州大学博士学业后,回国在宁波一家公司担任执行董事。在家乡领导的热情邀请下,朱明甫决定回乡创业。

2013年、2014年,中国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刚刚开始,在这一时期诞生出了众多概念。比如,智能家居、物联网等。朱明甫等博士从自己的专业开始,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生产的主要产品为智能灯。从那时起,鹤壁市便流传“九个博士一盏灯”的创业故事。

后来,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国立光电产品由智能灯转向智能路灯。“经过我们的调查,路灯的智能化是刚需市场,不仅可以节约维修成本,还可以提高效率。2015年,公司的主要产品由家庭智能灯转向智能路灯。”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从2019年开始,国立光电打造智能工厂,来实现核心零部件的自我生产。同时,国立光电挖深应用场景,比如说智慧道路、智慧交通、智慧城管等,以灯杆为核心,构建“云、边、端”协同的新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22年的鹤壁市两会,国立光电该项目入选了鹤壁市的民生实事。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朱明甫牵头建设鹤壁5G产业园,目前该产业园已实现5G信号覆盖,京东智造基地、阿里云创新中心、移动伙伴交易中心、红杉树产教融合基地和5G体验中心建设初见成效,与天津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建的5G研究院已开展多个横向项目合作。

目前,国立光电的专利技术已覆盖芯片、传感器、模组、产品和系统等领域,正在逐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承担了河南省集成电路重大科技专项,自主研发了嵌入式智能终端,还相继揽获中国LED首创奖、河南省科技进步奖、河南省创新争先奖等诸多荣誉。

39岁的朱明甫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蝉联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冠军、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河南经济年度人物……

在总结海外求学经历带给自己影响时,朱明甫认为有两点对自己影响比较大。一是,海外求学经历让自己见识到了任何事物都具有多元性,思路更加立体。二是,要保持对任何事物的好奇心,而这恰好是创新的开始。

与董社森兄弟、朱明甫等相比,许昌人张良奇的创新之路更加大胆。

2000年9月29日,在许昌市公路局担任重要职务的张良奇,放弃两次提拔机会,终于走上了创业道路。创业之初,张良奇从包工头做起,慢慢到劳务分包,技术分包,后来有了自己的团队,可以独立做工程。

2009年,张良奇到长安大学读博士。恰好那一年,张良奇的导师冯忠绪潜心多年的混凝土振动搅拌技术研发成功。张良奇就投资2000万元创办西安德通振动搅拌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通搅拌)。

面对很多人的不理解,张良奇说,我的导师团队希望通过这项技术混凝土强度提升10%以上,节约水泥10%以上,节约混凝土搅拌时间30%以上,混凝土强度变异系数降低30%以上,这对全世界混凝土技术是一场革命。为什么不投呢?

在冯忠绪教授、张良奇等人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混凝土震动搅拌机;2014年,研制出世界首台水泥稳定碎石震动搅拌机。凭借创新的技术,德通搅拌的产品迅速在全国得到推广应用。

2015年,为了回报家乡,张良奇就把公司从西安迁回了许昌。

如今,德通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全国 30 多个省份以及老挝、斯里兰卡等国家,在江苏五峰山公路铁路特大桥、雄安新区等 500 多项国家和地方重大工程品质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德通坚持以创新驱动企业发展,与长安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百余位行业著名专家学者加盟振动搅拌应用技术创新联盟。

截至目前,德通搅拌已获得授权国家专利100多项,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14项,已建立国家、行业、地方相关工法和标准20余项。公司现有员工3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20多人,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占员工总数的 52.8%。

值得一提的是,张良奇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每天早上7点钟准时到公司。每年春节初一的上午,仍然要来公司看看。也正是因为张良奇的拼命努力,使公司上下形成了拼搏的氛围,才有了这几年公司的飞速发展。

对于未来发展,德通搅拌将要在2025年收入达到10个亿,税后净利润1.5亿元,未来计划在北交所上市。

2011年,中国大地正经受着美国次贷危机对经济发展的考验,许多企业面对产能过剩寻找破局之路。而就在这一年,国家工信部也提出“专精特新”的发展概念,将“专精特新”发展方向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引导中小企业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促进中小企业聚集发展,形成一批“小而优”“小而强”的企业,推动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协调发展。

而在这一时期的创业者们,董社森董强森兄弟、朱明甫博士、张良奇等人的创业之路才刚刚开始。身处中国经济转型的巨大变局,他们从一项技术、一款产品切入市场,以专业化成就了今天的市场地位。

04 2016~2020:做难事,成大事

在目前20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里,仅有13家企业为2016年之后成立的企业。这些企业具有典型的时代标签:新材料、新技术、新领域、专业化。

它们或脱胎于传统的大国企、大型企业集团,或是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结合后的新业态。总之,它们一出生便自带光芒,更具备“专精特新”气质。比如,郑州轻研合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轻研合金)是中铝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控股的企业,郑州深澜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是宇通集团旗下企业。

老家湖南怀化的肖阳,硕士读的是管理学,博士读的是材料学。2007年毕业后,肖阳就来到了中国铝业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金属材料研究所工作,一干就是9年时间。

2016年,肖阳响应科技部“技术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和同事们一起拿出250万元自有资金,与中国铝业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合资成立了郑州轻研合金科技有限公司。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肖阳顶着家人反对他创业的压力,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创业道路。在肖阳看来,做难事,才能成大事,“大不了还回到研究所上班”。

肖阳选择了世界上技术难度最大的超轻镁锂合金和高强度铝锂合金的开发应用。航空航天领域构件不仅要求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还要有一定断裂和冲击韧性、抗疲劳、耐高温等性能。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减重。

“相比其它合金材料,镁合金的减重效果可以高达40%以上,并有效提高载荷,实现设备、构件等的轻量化。”肖阳说。

除航空航天领域外,轻研合金生产的镁合金产品也大量应用于武器装备、汽车工业和电子信息等领域。

经过6年发展,目前轻研合金的镁锂合金产量占世界70%以上,是世界上8家能够批量生产铝锂合金的单位之一。2021年,有37颗卫星用的是公司生产的新材料。公司成立5年就获得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荣誉。

如今,轻研合金已具备完善的合金熔铸、挤压、轧制、精密加工、表面处理、性能检测等生产流程及检验设备,可以为客户提供从图纸到零件交付的全流程服务。

学习管理学的肖阳,通过自身在工作中的经验,也提炼出了一套行为准则与价值体系,并形成了公司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比如,“技术产品化、产品市场化、人生精彩化”企业使命,“让优秀的人变得更优秀,让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发展理念,“汇集人才、培育人才、锻炼人才、成就人才”培育机制……

在207家专精特新企业中,还有一类企业,创始人早年间外出经商,他们在外面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又积累了资本。近几年,他们怀着回报家乡的态度,携带技术与资本回乡创业,迅速成长为行业中的黑马。

张诺寒是信阳市浉河区人。2009年,张诺寒联合股东在东莞创办东莞谷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光学、光电子元器件、半导体元器件及材料、工控、物联网应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16年,张诺寒响应家乡的“鸿雁计划”,率团队于当年年底回信阳返乡创业,在浉河区设立生产基地,并于2018年将公司总部由广东东莞迁到信阳市浉河区金牛产业集聚区。

在张诺寒的带领下,公司团队一直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坚持产品关键技术的自主开发研究工作,成为一家拥有提供光源、光传输、光效设计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在产业链处于中上游环节,主要产品份额位居市场前列,具有较大市场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如今,这个企业正谋划在北交所上市。

与张诺寒创业经历颇为相似的是,河南蓝翎环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宏伟。李宏伟是驻马店市平舆县人,1994年他放下“铁饭碗”投身于防水务工潮。

凭借吃苦耐劳,加上自身的聪明才智,李宏伟从防水施工、代理销售防水材料做起,很快拥有了自己的防水公司。

由于材料优质、工艺先进、技能熟练,李宏伟的公司先后参与了国家大剧院、鸟巢、北京地铁等众多重大建设项目的防水施工。

2017年,在家乡平舆县委、县政府的招商引资帮助下,李宏伟决定回乡创业。

在外见过世面的李宏伟,深知技术创新对一家企业的重要性。他坚持将科技引领视为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

先后与中国工程院王复明院士共建国内首家防水防护院士工作站;推动中山大学河南研究院落户平舆,参与建设了首批重点现代产业学院“防水材料与工程产业学院”,助推防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

同时,李宏伟带领科研团队攻克技术难题,申请技术专利82项,软著15项,注册商标 27件;主导、修编、修订团体标准6项、行业标准16项、国家标准9项。

蓝翎环科的核心产品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在全国同行业中唯一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技术专利证书、全国建筑行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证书,并两度荣获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6年之后,中国经济从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当时,中国经济面临的普遍问题是供给质量不高、市场活力不强、创新动力不足,迫切需要改变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状况。因此,培育新动力、拓展新空间,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成了当时的重中之重。

在这一时期,涌现出大批像轻研合金、谷麦光电、蓝翎科技等新材料、新技术、新产业的专业化、技术驱动型企业,它们成为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程中的新生力量,书写着新时代发展的新答卷。

05 2021~Future:穿越周期的力量

1986年,时任欧洲市场营销研究院院长的赫尔曼·西蒙巧遇哈佛商学院教授西奥多·利维特。利维特问西蒙:“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德国的经济总量不过是美国的1/4,但是出口额雄踞世界第一(1986年)?哪些企业对此所做的贡献最大?”

西蒙开始认真思考这一课题,最终这位德国著名管理学家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德国经济和国际贸易的真正基石,不是那些声名显赫的大企业,而是在各自所在的细分市场默默耕耘,并且成为全球行业领袖的中小企业。

由此,赫尔曼·西蒙认为,不被公众熟知、却在某个细分行业或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的所谓“隐形冠军”才是未来全球化的先锋。正因为此,赫尔曼·西蒙被称为“隐形冠军之父”。

20多年后的2011年,时任国家工信部总工程师的朱宏任在《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报告(2011)》新闻发布会上首次对“专精特新”作出表述。他提出,“十二五”时期将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即专业、精细管理、特色和创新。

不管是“隐形冠军”还是“专精特新”,不同的词汇表达的市场主体却相同。

也正是从此开始,中国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

2018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概念,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2019年8月,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021年8月,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正式公布,加上前两批,全国已有近5000家企业入选,河南也有207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单,涵盖了制造业中各个关键细分领域。

从目前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单的207家企业的情况来看,这些企业均成立于1992年之后,可以说是伴随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同频共振,向阳而生。

而这20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当中,不仅诞生了河南第一家科创板企业建龙微纳,河南首批北交所上市公司同心传动亦在其中,同时其中还有大量的新三板企业及在审在辅导企业。企业成色之足、实力之强,可以说是河南中小企业的“硬核”代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20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之外,河南省不论是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还是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均呈现出多层次、有序发展的态势。

当然,在目前河南“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够专”“产业竞争力不足”“产业链上断点、堵点较多”等问题,但对于制造业大省河南来说,抓住“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机遇,打造更多行业内的“隐形冠军”,可谓正当其时。

香港创业创新研究院院长曹仰锋认为,从宏观经济发展上来讲,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有利于提升我国产业链的竞争力,积极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从微观企业发展上来讲,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有利于提升大型企业的竞争优势,积极推动大型企业构建商业生态系统,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增长。

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表示,将推动中小企业在“专精特新”上下功夫,支持更多的中小企业成为“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今年,计划再培育3000家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各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左右。2022年,河南省计划新增1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财政部、工信部等明确提出,将在2021—2025年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以促进这些企业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示范作用。

在李涛看来,专精特新不是中小企业专属,那些之前走多元化道路的综合性大企业,现在正通过资产重组,逐渐向专业化迈进。小企业通过做专变成大企业、变成“隐形冠军”,大企业通过做专穿越周期、稳固市场地位。

“不仅企业需要专精特新,政府部门也要树立专精特新的意识,做好顶层设计,做好产业的谋篇布局。”李涛说,在招商中要有选商意识,所招企业只能是产业链上的一个企业或者产业链上的一个品种。要朝着打造产业园区、产业集群的方向努力。这样,专精特新企业才会越来越多、专精特新森林才会越长越茂盛。

当前,大国博弈的焦点在制造业,区域竞争的重心在制造业,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的主要赛道也在制造业。而这一切破题的关键在于专精特新。因此,专精特新既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

在李涛看来,河南省的经济发展、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复杂而又艰巨的环境和挑战。要抓紧时间锻长板、补短板,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否则很有可能在新一轮竞争中落后于别的省份。

  “资本市场应加大支持和服务力度,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李涛说,一个地区要发展,仅有银行这种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是满足不了创新需求的,需要有风投、天使资本、证券等资本市场来助力发展。

李涛表示,河南的思路很清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提前布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创新支撑,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要靠创新来布局,有创新就有产业未来,就有未来产业。

(完)

如果您还希望阅读更多深度内容,也可以关注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官方公众号。从这里,一起走进北交所。

版权声明:直通北交所平台上除来源为“原创”的文章外,其余文章均来自所标注的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方所有,且已获得相关授权,本平台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平台中有涉嫌侵权的内容,可联系客服进行举报,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0

发表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评论区

快来抢沙发~~
  • 北证50
  • 科创板指
  • 创业板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