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中国制造的重要支撑、强链补链的关键所在。去年以来,在政策导向和产业趋势带动下,不少资本流向先进制造特别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资本“输血”,如何更好增强企业元气?有关部门、投资机构、专家和一线企业等接受了记者采访。
“我们创业初期,曾一度听到‘投资不投制造业’的说法,现在这个情况正在改变。”鑫精合激光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广生感慨地说。
鑫精合是一家提供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解决方案的企业。2015年创立后,几番获得投资机构投资,2021年下半年再获新一轮融资。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大力扶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截至2021年10月底,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7%。支持优质中小微企业上市或挂牌融资,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投早投小,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断拓宽。
“专精特新”逐步成为创投产业关注的“核心赛道”,这对于一直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件好事。但不可否认,风口热浪之下,也存在个别行业出现过热苗头等情况。
“2020年,与5G、工业互联网沾边的项目很容易拿到投资,2021年,汽车芯片又成了追逐热点。”国投招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欣说,生物医药、工业软件等行业,投资机构竞争非常激烈。
“一些‘热门’行业,确实存在重复投资等现象。但即便是在‘专精特新’领域,结构性过热和短缺同时存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孙文凯坦言。以3D打印为例,3D打印很热,但与之配套的粉末等行业仍需要资本关注。“这反映了一些投资机构产业链思维和专业导向有待提升。”
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业内人士认为,尽管一些行业出现过热苗头,但也要结合当下制造业进程理性看待“成长的烦恼”。推进制造业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资本更多流向实体经济。
“我们希望更多的投资机构关注到材料行业。”蓝禾医疗董事长曹军说,以液体伤口敷料为例,研发周期长,投资体量大,特别是快速成膜等技术创新门槛高,“对企业研发而言,关键就是资金问题。希望投融资更多向‘专精特新’倾斜”。
长周期是制造业发展的逻辑,坚持长期主义,是资本支持制造业的关键。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产业发展要久久为功,特别是半导体材料、高精密数控机床等一些基础薄弱、需要时间沉淀的行业,要鼓励在细分领域、关键环节形成对产业链有支柱作用的中小企业,注重引导资本遵循制造业发展逻辑,围绕产业链做长期投资和价值培育。
高瓴合伙人李艳说,资本支持先进制造业要有“做实业”的心态,要有专业知识、对行业心存敬畏、能下苦功夫。
业内人士认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度融入产业链之中。产业链导向,也是资本支持“专精特新”的方向。沿着上下游去找关键环节真正有核心价值创造的企业,立足供应链网络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让资本“输血”更加精准、高效。
孙文凯说,持续对“专精特新”企业“输血”,培养出一批在国际上具备竞争力的企业,这是国家、企业、投资人都乐于看到的结果。政府基金、产业基金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同时有序调动起社会资本,鼓励更多资本进一步关注中早期企业和创业团队,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加强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结合同样重要。
“我们在‘十四五’将深入实施中小企业融资促进工程。”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王海林说,工信部正组织开展优质中小企业评价和培育工作,并对拟上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分类指导、精准培育、投融资对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债券融资,鼓励开发更多适合中小企业的债券品种。
工信部还将会同有关部门,推动提高间接融资供给质量,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用好结构性政策,引导金融机构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这是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着力点之一,也是普惠金融的具体体现。”王海林说。
(完)
如果您还希望阅读更多深度内容,也可以关注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官方公众号。从这里,一起走进北交所。
登录后发表评论